你能想象將來有一天可以從機器人“縫”起來的房子里走出來,漫步在3D打印的撟上嗎?
2017年7月,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辦的“上海數字未來”系列活動展示了數字科技的未來。在展會中,人們見到了世界上第一座使用改性塑料的3D打印步行橋,還有使用建筑機器人將3毫米木材“縫起來”的房子,想象中的一切都在這里實現了。
早前世界經濟論壇就曾發布報告稱,未來幾年將有510萬工作崗位被機器人“搶走”。那么,隨著建筑機器人的研發與投入使用,建筑行業的飯碗是否也已經保不住了?我們采訪了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,為我們專業解讀建筑機器人。
建筑機器人究是什么?
現在我們所說的機器人分為兩類:一被稱為人形機器人,一類則是工業機器人。我們現在用的主要是工業機器人,它的外表并非人形,但其實提供了一種智能化的建造方式。所以它可以作為建筑產業化實踐平臺的一個載體。
建筑機器人實際上是通過機臂來實現空間的精準定位的。這就相當于人的一只手臂。兩個機器人就可以相當于人的兩個手臂,通過腕關節、肘關節還有肩關節,以及編程的方式來控制一個自動化的生產過程。所以建機器人,實際上是未來建筑產業發展的載體和平臺。